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王从益降官制天禧五年十一月戊子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宋大诏令集》卷二○四
敕:右谏议大夫王从益早由荫籍,爰袭衣缨。
尔父近有奏陈,冀从训诱,特迁闺列,伴侍家庭。
而乃辄发文移,轻干府政,靡遵彝检,寔慢朝经。
向示矜宽,免其推鞫。
止令降秩,无忘省躬。
可。
保平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驸马都尉中书令魏公墓志铭1017年11月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文庄集》卷二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方国家东禅之七祀,上朝景亳,驻跸睢阳
肇为京都,纪兴王之壤;
永怀祖德,思逮事之臣。
忠武军节度使驸马都尉钜鹿公亲旧兼崇,勋贤莫贰,内出明制,进位中台
赴上于鼎司,接武于诸相,进退体貌,无与比焉。
明年冬十月,上斋居宣室,勤恤万区。
以全魏近藩,朔垂右地,边圉之势胜,京师之屏翰,士马雄壮,非元功不足以镇重,遂以公判天雄军府事。
政治宽简,狱讼衰止。
吏民守阙,请立石而纪颂;
嘉谷生境,方优诏而旌美。
不幸起龙蛇之叹,罹霜露之忧。
天禧元年正月,国家奉有帝之册,荐尊祖之名,祼鬯庙祧,升烟郊兆。
天子均聿怀之庆,举先亲之典,制授公保平军节度使,相国如故,且诏赴阙,肩舆就第,中使相望。
虚中日望其有瘳,󲦤绅方咏其多福。
无何秋气始至,疢疹增剧。
载纡诏跸,慰以圣言,俾加勉膳之勤,尚期勿药之喜,仍赐白金三百斤。
天不憖遗,福善则虚,七月甲子以不起闻。
上抚几震悼,临哭出涕。
书忠甲令,弥念于良臣;
画像云台,方追于英烈。
呜呼哀哉,真命世之贤佐,生人之间杰也!
公讳咸信,字国宝
其先大名献兆,屯固流祥。
西汉高平之封,东晋剧阳之土。
冠冕奕世,谱牒联华。
公之远祖,始家汲郡
唐失天命,禄去王室。
鲁王父楚,卷怀琛宝,遁世而长往,累赠太师侍中魏国公
鲁祖妣郭氏,追封燕国太夫人
王父韬,袭善以处躬,含和而味道,累赠中书令、越国公
祖妣李氏,追封晋国太夫人
烈考仁溥,仰承积德,生蕴明略
往佐周命,厥有大勋。
爰立鼎司,兼崇枢府
金印双导,盖极宠露之威;
火德应天,首宣欣戴之力。
嘉谋懿范,国史详焉。
公之受脉于藩,登庸继业
奉明祀,载洽鸿禧,有司累赠烈考尚书令追封秦王谥曰宣懿
母李氏,封秦国太夫人
继母李氏,追封韩国太夫人
公韵宇沉邃,资质丰硕。
积怀衽之善教,耸公侯之奇表。
话言详雅,动止有度。
初补宣懿随使都校,建隆初起家授朝散大夫右春坊、太子通事舍人
先是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龙德在潜,人望攸属。
秦国太夫人获奉昭宪太后太后亦降秦国之第。
公在幼稚,不乐戏弄,瞻视审谛,有如成人。
太后奇之,始议姻戚。
乾德五年五月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方尹京邑,遣判官刘鳌至第,语宣懿昭宪雅意。
翌日召公于南宫延见,诲谕久之。
八月,复召公亲引对于讲武殿太祖谓曰:「知善弓马」。
命射四十馀发,太祖嘉之。
太宗赐酒食,太宗且谕之云:「既精射御,当留意文学」。
公由是刻志坟索,耽味图传。
五经、十七代史,尤其该总,复得三式风角之妙。
太祖频召对命射,常称其善。
五年三月,复召赴讲武殿,令带御器械党进钦等四人同射,以较其能,薄暮方罢。
未几,太宗再遣左右陈信召公,谕以选尚之意。
四月,复召公于内中就食厅,引对于万岁殿,赐袭衣玉带闹装鞍勒马。
七月永庆公主出降,特授检校尚书右卫将军、兼御史大夫驸马都尉,赐安定里大第一区,夏屋千馀间,园馆台榭备焉,仍分御沟水以灌池沼。
六年,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吉州刺史
太宗即位,加检校司空,超授本州防禦使,仍备环列之职。
太平兴国元年,并寇未宾,寅库再驾,赐公白金三百觔以治装。
公擐五属之甲,从六尺之舆,左右不违,晨夕匪懈。
太宗既平大卤,直趋卢龙
乘百胜之气,遂乘亡之敌,将幸山北,尽埽区落。
公与驸马都尉王承衎从容献谏,太宗纳之。
三年郊祀,加检校司徒
四年检校太保
六年特诏常奉外月加给钱十万。
七年镇州观察使
雍熙三年以獯鬻犯边,王师薄伐,朝廷旰食,冀方绎骚。
太宗分命懿亲,藩屏近甸。
乃以王承衎大名驸马都尉石守信河阳
澶渊要区,喉咽之地,慎择能臣,无易公者,遂命公往抚之,赐白金五千两。
是年冬,公以河水湍悍,旧堤回曲,备禦告劳,科率为患,乃径凿新渠二十里,以直水势,繇是十馀年间无衍溢之患。
端拱元年,朝廷扢青坛,修黛耜,将籍千亩。
而郡界河水清彻见底,味如甘醴,乃盛以银缶,因公主上之,中外称贺。
礼毕,超授彰德军节度使,寻诏兼本州马步都总管
淳化元年正月,驿召归阙,公主改封齐国
九月澶州河大决,坏城壁,断浮梁,垫居民,阻边奏,物价踊贵。
太宗召公崇政殿,谕以方略,令驰传而往,面赐白金万两。
今上时为寿王,赐宴于含芳园。
公下车之日,抚疲瘵,赈乏绝,境内以安。
先是朝廷命内殿崇班阎承翰修复河桥,比公视事久之,功犹未集。
太宗令健行亲事官日赍诏书催督,公与谋之。
承翰执谊,以为方冬聚凌如山,水势涌急,难为施力,遽入奏,乞俟来春
公既饯承翰回,鸠集诸工,自乘小舸,截巨浪,排层冰,绋纚造舟,是日亟就。
乃遣健步上状。
承翰方入对陈难成之势,而公奏继至,太祖大悦,顾谓入内内侍省都知李神福曰:「朕选魏某,果能集事」。
翌日公主入贺,太宗复嘉叹,有晋武孟津之赏,密赐珠玉金宝。
都大提点河堤崇仪使刘永恭大庀役徒,修筑堤塞,盛寒皲瘃,人皆苦之。
公列上其事,乞至春初
太宗遣健步赍诏,自京一日而至,亟命罢役。
五年春将修长堤,当役夫二万,公自保程其工,省去大半。
太宗高班内品李信宣旨,命公图上减工在所,寻降诏依之。
时境内田隰,水退皆填淤加肥,而民漂陷之馀,耕无首种,相聚愁叹,坐待流亡。
公奏贷数万斛,是夏大稔,民乐输还官,襁属不绝。
由是人皆处业,贫者更富。
又以州狱久系,逋欠官物,又保任之民资产已竭,追偿无出。
公将上言,并诏蠲免。
今上即位,加定国军节度使,公主封许国长公主
咸平二年八月讲武于东郊,诏充在京新旧城内都巡检
十月郊禋,充旧城内巡检
十一月,以控弦入寇,边城晏开,革辂将行,羽书狎至。
命公充贝冀路行营都总管,初无辨严。
时方镇各控重兵以自卫,公至天雄军,始得步骑二千以随。
劲敌之垒,烟火相望。
公左实右伪,虚振军声,倍道兼行,直抵边郡。
敌亦惮公威名,辟易而退。
寻命公男昭亮传诏,召赴行在。
景德元年,上亲握武节,北守澶渊
公扈从星陈,以及凯入。
二年郊祀,加武成军节度
复以西衮奥区,旧俗豪悍,乃命公知曹州
先是广济渠两岸积水,居田千顷,民用匮乏,莫输其租。
公乃度其地宜,置水门导之入河,人获其利。
州下先多为盗,逆旅之舍,皆日暮扃户。
赁宿者巾屦难保。
至公之治也,民不敢欺,无夜吠之警。
上朝陵巩洛,诏从车舆。
四年,曹南耆寿,列奏借留。
朝议方以三城右地,股肱剧郡,经渎所控,屯兵甚多,遂辍公镇河阳
民吏望风畏惮,刑罚罕用。
大中祥符元年,密命开先,珍图荐降,上让德云岱,归功祖祢。
公屡陪近辅,夙侍严祠。
礼毕,加检校太尉
二年,敌使至阙,宴豆屡颁。
上知公善弧矢,命公伴射,赐予加等,所以旌绝艺而威远人也。
三年,禋祭脽壤,合答后祗。
西巡之路颇遥,北门之寄尤重。
乃命公知澶州,兼驻泊马步都总管提举澶、濮、齐、郓等州、德清军寇盗公事,赐银挝、大剑各十。
上幸瑞圣园射弓,命内侍宣旨:「卿每苦臂痛,今日之宴不可辞也」。
公奔驰赴召,射中银缶,上亲解之,赐闹装鞍勒马,非常典也。
四年礼毕,就加忠武军节度,复召归阙。
尔后真舆昭格,钜典交修,宠命便蕃,礼数尊异,以至开公府,正台极,岁给公用缗钱加至七百万,任兼文武,宠冠勋戚。
窦固久居大位,每被访于边事;
杜预之既立战功,唯耽思于文籍。
洎出临魏郡也,豪右屏迹,囹圄屡空。
雅歌投壸,有儒者之乐;
轻裘缓带,得名将之体。
洎染疾归第,恩礼勤渥。
太医之妙伎,极内府之良药。
命也不淑,奄归窀穸,享年六十九。
诏废朝三日,赠中书令,命内侍省部知蛮州刺史窦神宝营葬事,太常博士、秘阁校理李垂摄大鸿胪监护,太常考行定谥。
发引之日,有司具一品卤簿鼓吹,太常博士、秘阁校理慎镛遣奠于顺天门
十一月丁酉,葬于河南府洛阳县贤相乡勋德里,从先茔,礼也。
公一历东朝,一践环卫,八临藩服,五换旌旄,累阶至开府仪同三司,策勋上柱国,进爵为公,食邑至一万三千九百户,真食四千七百户,加凌烟之号,为推忠保节同德守正翊戴功臣
禄位宠荣,并极人爵。
若乃自刺史陟防秋,由廉车节钺,皆靡限官序,度越等夷,斯又国家急贤之恩于是乎在也。
恭惟许国长公主太祖皇帝之第三女也,淑质纯茂,柔仪肃祗,处约惟勤,在贵能降。
襄城之礼度,为诸亲之楷则;
平阳之慈爱,享累世之崇重。
先公十九年而薨。
尝献瑞牡丹一丛,花皆千叶,色润殊绝。
太祖命以一枝著金壸中,盛以玉盘,令待诏黄居寀图之,以赐公主,至今存焉。
男三人:长昭易,任内园使,顷持使节,远聘穹庐,中涂感疾,先公而没。
次昭亮,今任东上閤门使恩州团练使
器宇不群,识度殊远。
太宗以其与王承衍世隆皆嫡外孙,特爱之。
幼岁召入,并赐坐。
以昭亮好学,命吟《赏花诗》,立成,特赐缗钱御酒,命共游于后苑。
初未名,太宗一日御笔书二名赐之,曰从训、昭亮,令择名焉
起家授如京使,自是每令昭亮押赐。
公加恩纶告,两聚贵族,继赐白金万两以充六礼之用。
洎公正位国相,出临魏郡,昭亮往赐生辰礼物。
贺席方半,而驿置俄至,特降纶綍,授昭亮恩州团练使,仍兼上閤之职,闻者荣之。
然而昭亮生于贵戚,雅好儒术,妙达时务,详练旧章,受诏同定阖门仪制,广溢甚多。
箕裘之,蕃昌庆大,人皆望之。
次昭侃,今任内殿承制,风度清粹,操履温重,夙禀谊方,蔚为德器。
女二人:长寿县,率礼公宫,式瞻贵里。
副笄之日,太宗赐白金饰肩舆,重七百两。
亦以嫡孙特恩,非常例也。
内殿崇班閤门祗候士宗,早亡。
次女蕙问夙闻,蕣华易落,适右班殿直閤门祗侯王从益而逝。
孙一人,东头供奉官馀庆,学禀诗书,德茂兰玉。
孙女二人:长适故左领军、卫将军致仕赵保勋男宗奭,次在室。
皆从训保阿,照言图史。
宣懿之积德累仁,公之常善齐物,厥后繁衍,奕叶隆昌者焉。
及公之薨也,朝廷追录大勋,诞推延赏,授昭亮四方馆使团练如故;
昭侃迁礼宾副使
殿中丞昭庆国子博士左侍禁
昭用迁西头供奉官赞善大夫
昭文殿中丞左侍禁
昭素及孙馀庆,并授閤门祗候
初,遗奏之上也,昭亮以事非礼制,独不列名。
又虑国恩均被,遂上封辞,乞居丧制。
恩旨允之。
斯又忠孝之训,有后之美也如是。
公资性方严,秉心纯一,至诚待物,正色在公。
其出奉民政也,决事明敏,嫉恶如雠,彊暴詟服,冤滞毕达。
所至之地,人皆爱之。
是以历事三朝,宠眷日隆。
太祖日于巩洛道中,命御龙官,以金盘盛含桃赐于马上。
太宗尝因寒食日内侍岑保正赐御笔,令召王承衍等习射于家园,并赐银缶腥饩等。
后公镇澶渊太宗射于后苑,翌日以御射中银缶,命公主赐公,令书于家信曰:「朕昨日赏花射弓,甚思卿,故有是赐」。
其恩宠尤异也如此。
然公虽幼享崇贵,深承顾待,而每鉴前代之戒,小心兢慎,过自修抑,故出入五十馀载,终始无玷。
加以忠厚之节,发于天性,一物之异,不敢家藏。
太祖幸洛,公以园第宏敞,奉表献之。
又世有芙蓉丹砂一枚,重将一镒,以承隙日,则室中皆明。
后令寿光县以服饵法献太宗,旋降御笔褒之,赐黄金器五百两。
近岁国家新宫阙之制令,昭亮恳奏,愿纳奉入以助经费。
上优诏不允,论者美之。
又仲兄太仆少卿之疾也,自澶渊乞赴阙侍疾。
及其有加也,上章乞授少卿长子昭度一官,寻授太常寺太祝
其弟悌皆此类也。
每好夜坐,召儿侄辈谕以君子立身之道,雅合经典之意。
自感疾至薨,气貌不衰,精识自若,人皆以为修德之报焉。
佳城既卜,远日有期。
诸子以备列西台,久尘吏职,稔闻世德,尝奉绪言,见索斐辞,以识徽烈。
让不获已,谨为之铭。
铭曰:
炎正启运,帝赉忠贤。
九功并建,百度勤宣。
宁海域,仰清垂象。
教化之重,倚之国相
内抚方岳,外清边尘。
军旅之要,付之将臣。
显魏公,位兼文武。
槐鼎登庸,节旄分土。
左右王室,事上以忠。
股肱右地,待下以公。
睿圣之心,念功惟旧。
白水攀龙,湛恩克懋。
惇叙之典,立爱惟亲。
秦台降凤,宠眷斯勤
佐国承家,谓之世德。
阀阅之勋,载于金石。
安人去患,谓之民政。
藩屏之治,播于谣咏。
密谋潜虑,莫际其涯。
献赞帷幄,惟圣用嘉。
高风远度,莫窥其奥。
仪表绅冕,惟贤是效。
哀哉良相,百福宜全。
呜呼彼苍,何夺之年!
桃茢临丧,密章加秩。
极哀悼,礼赠优恤。
寒风剽兮愁云暮,卤簿陈兮班剑布。
卷组帐兮空烟,俨灵輀兮戒路。
哀笳咽兮楚挽悲,邙之麓兮洛之湄。
从先王兮魂不昧,掩幽穸兮夜何其。
有旂常兮令名不朽,有琬琰兮英威可久。
繄似续之良贤兮,蕃昌于厥后。
正统论(下 康定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六、《文编》卷二八、《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九四、《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一六九
凡为正统之论者,皆欲相承而不绝,至其断而不属,则猥以假人而续之,是以其论曲而不通也。
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统矣,尧、舜、夏、商、周、秦、汉、唐是也。
始虽不得其正,卒能合天下于一,夫一天下而居上,则是天下之君矣,斯谓之正统可矣,晋、隋是也。
天下大乱,其上无君,僭窃并兴,正统无属。
当是之时,奋然而起,并争乎天下,有功者彊,有德者王,威泽皆被于生民,号令皆加乎当世。
幸而以大并小,以彊兼弱,遂合天下于一,则大且彊者谓之正统,犹有说焉。
不幸而两立不能相并,考其迹则皆正,较其义则均焉,则正统者将安予夺乎?
东晋、后魏是也。
其或终始不得其正,又不能合天下于一,则可谓之正统乎?
魏及五代是也。
然则有不幸而丁其时,则正统有时而绝也。
故正统之序,上自尧、舜,历、商、秦、汉而绝,晋得之而又绝,隋、唐得之而又绝,自尧、舜以来,三绝而复续。
惟有绝而有续,然后是非公、予夺当而正统明。
然诸儒之论,至于秦及东晋、后魏、五代之际,其说多不同。
其恶秦而黜之以为闰者谁乎?
是汉人之私论,溺于非圣曲学之说者也。
其说有三,不过曰灭弃礼乐,用法严苛,与其兴也不当五德之运而已。
五德之说,可置而勿论。
其二者特始皇帝之事尔,然未原秦之本末也。
昔者尧传于舜,舜传于禹。
之衰也,汤代之王;
商之衰也,周代之王;
周之衰也,秦代之王。
其兴也,或以德,或以功,大抵皆乘其弊而代之。
初,世衰而桀为昏暴,汤救其乱而起,稍治诸侯而诛之,其《书》曰「汤征自」是也。
其后卒以攻桀而灭
及商世衰而为昏暴,周之文、武救其乱而起,亦治诸侯而诛之,其《诗》所谓「崇」、「密」是也。
其后卒攻而灭商。
推秦之兴,其功德固有优劣,而其迹岂有异乎?
秦之《纪》曰:其先大业,出于颛顼之苗裔,至孙伯翳,佐禹治水有功,唐、虞之间,赐姓嬴氏
及非子为周养马有功,秦仲始为命大夫
襄公与立平王,遂岐、丰之赐。
当是之时,周衰固已久矣,乱始于穆王,而继以厉、幽之祸,平王东迁,遂同列国。
而有齐、晋大侯,鲁、卫同姓,擅相攻伐,共起而弱周,非独秦之暴也。
秦于是时,既平犬夷,因取周所赐岐、丰之地。
而缪公以来,始东侵晋,地至于河,尽灭诸戎,拓国千里。
其后关东诸侯强僭者日益多,周之国地日蹙,至无复天子之制,特其号在尔。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周之君臣稽首自归于秦。
至其后世,遂灭诸侯而一天下。
此其本末之迹也。
其德虽不足,而其功力尚不优于魏、晋乎?
始秦之兴,务以力胜。
至于始皇,遂悖弃先王之典礼,又自推水德,任法而少恩,其制度文为,皆非古而自是,此其所以见黜也。
始皇之不德,不过如桀、纣,桀、纣不废、商之统,则始皇未可废秦也。
其私东晋之论者曰:周迁而东,天下遂不能一。
仲尼作《春秋》,区区于尊周而黜吴、楚者,岂非以其正统之所在乎?
晋迁而东,与周无异,而今黜之,何哉?
曰:是有说焉,较其德与迹而然耳。
周之始兴,其来也远。
当其盛也,规方天下为大小之国,众建诸侯,以维王室,定其名分,使传子孙而守之,以为万世之计。
厉王之乱,周室无君者十四年,而天下诸侯,不敢侥倖而窥周。
于此然后见周德之深,而文、武、周公之作,真圣人之业也。
平王之迁,国地虽蹙,然周德之在人者未厌,而法制之临人者未移。
平王以子继父,自西而东,不出王畿之内。
则正统之在周也,推其德与迹可以不疑
夫晋之为晋,与乎周之为周也异矣。
其德法之维天下者,非有万世之计,圣人之业也,直以其魏之禅而合天下于一,推较其迹,可以曰正而统耳。
惠帝之乱,至于悯、怀之间,晋如线尔,惟嗣君继世,推其迹曰正焉可也。
建兴之亡,晋于是而绝矣。
夫周之东也,以周而东。
晋之南也,岂复以晋而南乎?
自悯死贼庭,琅邪起江表,位非嗣君,正非继世,徒以晋之臣子,有不忘晋之心,发于忠义而功不就,可为伤已!
若因而遂窃正统之号,其可得乎?
《春秋》之说「君弑而贼不讨」,则以为无臣子也。
使晋之臣子遭乎圣人,适当《春秋》之诛,况欲干天下之统哉?
若乃国已灭矣,以宗室子自立于一方,卒不能复天下于一,则晋之琅邪,与夫后汉刘备五代汉之刘崇何异?
未尝为正统,则东晋可知焉耳。
其私后魏之论者曰:魏之兴也,其来甚远。
昭成建国改元,承天下衰弊,得夺其力,并争乎中国。
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
今特以其不能并晋、宋之一方,以小不备而黜其大功,不得承百王之统者何哉?
曰:质诸圣人而不疑也。
今为魏说者,不过曰功多而国彊耳,此圣人有所不与也。
春秋之时,齐桓、晋文可谓有功矣。
吴、楚之僭,迭彊于诸侯矣。
圣人于《春秋》,所尊者周也。
然则,功与彊,圣人有所不取也。
论者又曰:秦起夷狄,以能灭周而一天下,遂进之。
魏亦夷狄,以不能灭晋、宋而见黜。
是则因其成败而毁誉之,岂至公之笃论乎?
曰:是不然也,各于其党而已。
周、秦之所以兴者,其说固已详之矣。
当魏之兴也,刘渊匈奴,慕容以鲜卑,符生以氐,弋以羌,赫连、秃发、石勒、季龙之徒,皆四夷之雄者也。
其力不足者弱,有馀者彊,其最彊者符坚。
当坚之时,自晋而外,天下莫不为秦,休兵革,兴学校,庶几刑政之方。
不幸未几而败乱,其又彊者曰魏。
自江而北,天下皆为魏矣,幸而传数世而后乱。
以是而言,魏者才优于符坚而已,岂能干正统乎?
五代之得国者,皆贼乱之君也。
而独伪梁而黜之者,因恶梁者之私论也。
唐自僖、昭以来,不能制命于四海,而方镇之兵作。
已而小者并于大,弱者服于强。
其尤彊者,朱氏以梁,李氏以晋,共起而窥唐,而梁先得之
李氏因之借名讨贼,以与梁争中国,而卒得之,其势不得不以梁为伪也。
而继其后者,遂因之,使梁独被此名也。
梁固不得为正统,而唐、晋、汉、周何以得之
今皆黜之。
而论者犹以汉为疑,以谓契丹灭晋,天下无君,而汉起太原,徐驱而入汴,与梁、唐、晋、周其迹异矣,而今乃一概,可乎?
曰:较其心迹,小异而大同尔。
刘知远,晋之大臣也。
方晋有契丹之乱也,竭其力以救难,力所不胜而不能存晋,出于无可奈何,则可以少异乎四国矣。
汉独不然,自契丹与晋战者三年矣,汉独高拱而视之,如齐人之视越人也,卒幸其败亡而取之。
契丹之北也,以中国委之许王从益而去。
从益之势,虽不能存晋,然使忠于晋者得而奉之,可以冀于有为也。
汉乃杀之而后入。
以是而较其心迹,其异于四国者几何?
矧皆未尝合天下于一也。
其于正统,绝之何疑!